我是小房,本文我们来谈谈闯王李自成的失败原因
说到大顺朝可能有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是谈到他的创立者相信大家人所共知。那就是明末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领导者——李自成。
讲到李自成大家都熟悉,是明末一位成功的农民起义家,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也因此在景山上自缢而亡,然而这样一支号称拥有百万将士所向披靡的起义军在推翻明朝后仅仅42天就被关外的清军和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打的四散而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文我们一起来探讨。
本想当王爷却做了皇帝。
李自成的起义之路先来做个简单了解,李自成家里世代都兼职养马户一职。这也是明朝的一大特色”俵马制度“,正因为如此李自成在父死后去了明朝的驿站当驿卒,负责照看马匹。但是因为驿站精简,李自成被迫失业,失业回家的李自成因为还不上举人艾诏的欠债,被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又发现妻子与人通奸,一怒之下便杀了妻子和债主。身背两条人命的李自成无奈和侄儿李过于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投军,投军不久后因为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随后发动兵变。
1633年,李自成率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1636年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时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投奔李自成,李便被推为“闯王”。
1637年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1639年经过两年休整的李自成东山再起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
1640年(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记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这使李自成军队的得到了阶段性发展,随后打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万民拥戴。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随后东征北京。于同年三月十八日打到京城脚下,次日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进城,中午,李自成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紫禁城内殿。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自缢于煤山之上明朝宣告灭亡。
但这里我们要讲到一件事,在入京城前夕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提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的条件,想要与崇祯议和也是给崇祯皇帝一个台阶,只要封我为西北王,犒赏我大军百万军饷,我便可以退守河南。不仅如此,受封之后我愿意出兵帮朝廷清缴叛贼,但是不奉诏与觐耳。但是崇祯皇帝并未同意反而在亲自动手杀了妻儿子女后自缢殉国。此事在《小腆纪年附考》卷四中有记载。
通过这件记载我们可以分析出:李自成并没有想要推翻明朝的统治,之所以领兵起义只是为了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并没有想要建立全新的政治体系来治理整个国家,之前的大顺政权应该也是为了增强自己实力,以助于达到威胁明朝,而且明朝的王爷都可以自己的封地在不影响明朝统治的前提下实施自己的政治的权利。
虽得半壁江山,但无治理之才
李自成起义之初的心态就是典型的“小农意识",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做好统一全国建立全新政党的准备。在得知崇祯皇帝自杀,自己推翻明朝的胜利消息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时间不知所措。从某种程度上讲李自成是在实际形式超出自己的预测范围内后迫于形势发展才率军进的京城,实际他本意是想得到个封号后回到老家过日子的,而崇祯皇帝殉国打乱了他的计划。
也正因为没有提前准备所以在进了京城打下天下后,李自成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往下该如何进行,在本该安抚民心,招抚前朝官员,笼络知识分子,富商地主等各个社会阶层的时候却因为自己军队没有军饷而强迫前明官员掏钱助响还制定了助响额。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使得大顺王朝在有一定的政治及社会影响的群体阶层中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而且此举还直接将本来犹豫是归顺清军还是大顺军的一部分人直接推到了清军一边,增加了其统治全国的难度,同时影响了大顺军没来得及涉及到的地区。
进城之日李自成曾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此时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面对此时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法不责众李自成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制止,而且在其手下大将刘宗敏抄了吴三桂的家,霸占了吴的爱妾陈圆圆,囚禁了其父吴襄后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使得本已经归顺的吴三桂在返京途中又折回山海关投降了清军起兵造反。
李自成在随后与清军和吴三桂的战斗中颇为不顺,可谓是屡战屡败,被打的溃不成军。最后在四月十九日于武英殿匆匆登基后便放弃北京向西安撤退,此时距离李自成进京仅仅过了42天。
随后追击的过程中清军大挫农民军先后占领山西,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十月清军占领河南、山东,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大顺军,李自成率主力连夜撤回西安。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取道商洛、豫西,转入湖广襄阳。
此时,50万大顺军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追击下,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十三仗,丧失了全部辖地。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关于李自成的死因还有其他说法,这里只是列举其一)大顺政权遂而瓦解。
结论
一支势如破竹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推翻其明朝后却败在了关外来的清军手里而且是一败再败。这不得不使人深思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农民起义"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贫苦农民参加的起义,称为"贫民起义";另一类是由社会各阶层参加的起义,称为"社会起义"。而李自成所带领的起义军正是一群在天灾迫暴政迫使下无法生存,必须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的贫民组成的,从根本上就存在着良莠不齐的问题,属于“贫民起义军”。贫民起义的领袖并不代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且所有的起义军都有着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难以指挥,纪律性差”。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生存”作为他们的统一目标,所以在没有得到胜利之前他们会牢牢团结在一起共同进退,在管理上此时也会比较容易因为他们有着统一的目标,有一个能带领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人所都会心甘情愿的听从调遣,并且他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战。
张献忠像
而明朝末期军队腐败,克扣军士们的军饷已经成为常事,得不到报酬的军士怎么会心甘情愿的卖命,就这一点比较起义军能够打败明军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明军在面对李自成起义军的同时还要兼顾着张献忠的部队,关外的清军,这大大的牵制了明军的兵力,消耗掉了明军的力量。这也是李自成能击溃明军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李自成就是在1640年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进入河南,赈济灾民从而使军队得到了阶段性发展。
等起义军打到了北京,崇祯皇帝被迫自杀,整个起义路程得到了丰碑性的胜利,这时的贫民起义军的劣势就开始以溃堤之势爆发出来。
北京是天子之地,权利的顶峰。起义军到了北京后被胜利彻底的冲昏了头脑,认为自达到了自己目标。所以这个时候军心开始涣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私利而进行着非人性的掠夺,侵害。同“善战”的心也被眼前的酒色财气所侵蚀,逐渐开始沉迷享受现状,产生畏战心理。
在清朝有关于李自成军队战斗的记录中写道在清军骑兵踏过起义军尸体的时候,马蹄与尸体的碰撞产生了金属撞击的声音,经查看后发现起义军的尸体上裹满了掠夺的金银首饰。可见当时的起义军已经迂腐到了什么地步,这样迂腐贪婪的部队在与一心想要统一中原,控制全国的清军的战斗中有怎么会有胜算。
所以李自成的胜败都因为那一颗军心,不能说他忘了初心,因为李自成的初心并没有想要一统天下做皇帝,只是形势所迫下他才走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