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中通电进行电解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但是在水中添加不同的溶质,电解产生的气体则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水中溶解氯化钠后,电解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氯气,法拉第就是从电解氯化钠水溶液这一实验总结的电解定律。

水电解的反应方程式

氯化钠溶液电解的反应方程式
由于电解反应生成的气体更为直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都更关注生成的气体怎么应用。电解后剩余的液体,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电解水,因为当时的科研方法和设备的限制,很少有科研人员去研究它能怎么应用。

电解时阳极、阴极产生的气泡更为直观
首先应用电解水的国家是日本。1931年,日本依靠电解反应改变水的pH值制取饮用水。电解水更多的应用,也主要是由日本科学家一步步推进的。
最先被研究的是电解水中的强酸性电解水。日本于1982年开始研究强酸性电解水,1987年成功研制出制取强酸性电解水的设备,并于1989年成立“水设计研究会”和“水科学研究会”,会员企业达600多家,主要研究强酸性水的杀菌效果;1993年,日本本土企业开始着重研究强酸性水在医学、牙科领域的应用;1997年,又成功批准了强酸性电解水生成装置与洗手清洁装置作为医疗器械,接着其用途又延伸到了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之中。

强酸性电解水最先被批准应用于医疗器械消毒
在强酸性电解水被广泛研究并逐步应用的同时,别的电解水也被当时的日本科学家积极研究中。
当时的强酸性电解水生产设备效率低,设备制造和生产运行成本高,其强酸性对金属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而且强酸性电解水性质不稳定,还原速度快,不利于存储。因此,同样具有杀菌作用且生产成本低的微酸性电解水也引起了当时的日本科学家们的重视。2002年,强酸性电解水和微酸性电解水均被日本指定为食品添加剂。

看上去和水杯中的水并无太大差别,但强酸性电解水和微酸性电解水被指定为食品添加剂
有酸性电解水自然也有碱性电解水,只是对于碱性电解水的具体应用的研究比酸性电解水更晚。
由于强酸性电解水生成器的结构原因,生成强酸性电解水的同时也会生成强碱性电解水,但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科学家探索的主要是电解水杀菌消毒方面的作用,而碱性电解水的杀菌作用比酸性电解水弱,所以碱性电解水的应用直到2000年之后才有科学家提出。
2006年,一篇日本学者所著文献指出,强碱性电解水与稀释的氢氧化钠性质相同,显示了其对油脂、蛋白等有机物的良好的乳化、剥离作用。后来陆续有学者开始研究强碱性电解水的应用,如2008年有日本学者提出组合使用强碱性电解水和强酸性电解水进行洗手消毒的应用。

日本学者提出将强酸性电解水与强碱性电解水组合洗手消毒
从强酸性电解水开始,以日本学者为主导逐步开发出了不同电解水在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