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分享,来自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课程初级一期毕业学员项海燕老师,她带来的是二年级“师生共读”绘本教学实例——《苏丹的犀角》。

每一只犀牛都是自己领地的国王
犀角象征着它的身份、地位和骄傲
如果丢了犀角
它就失去了王冠
苏丹的一生,经历了三次断角
......
1
三次断角,不同生活境遇
讲台上赫然躺着《苏丹的犀角》,看到封面上的这五个字,二年级的孩子一脸自信地说:“老师,这是一个介绍犀角的绘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苏丹。”是的,绘本扉页就有着这样一句话——“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名字叫苏丹。”
故事以“犀角”展开,首先带孩子们一起了解犀角的概念。之后把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为什么这会是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这样特殊的身份,苏丹的犀角会有怎样的故事经历呢?”
1
第一次断角,亲情的丢失
苏丹三岁之前,在它眼中,犀角是妈妈挖掘美味食物的工具,也是妈妈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是幸福与安全的保障。可当它亲眼目睹了妈妈被猎杀,头上的犀角不见了,不管是绘本故事里的苏丹,还是听故事的孩子们,都意识到了原来犀角的存在也带来了危险。
失去了犀角的妈妈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妈妈的苏丹也失去了亲情。

2
第二次断角,自由的遗失
失去了妈妈的苏丹被送到捷克的动物园,这里没有妈妈,这里黑漆漆的看不到星星,这里有草却闻不到泥土的味道,它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耳朵被打了一个小孔,上面挂着一个标签“苏丹”。
然而,当冬天到来,苏丹终于长出像妈妈一样的角时,却在雪地上不小心滑倒,在用力挣脱的时候,“咔嚓”一声犀角断了。这困住犀角的“栏杆”,看似保障了苏丹的安全,却也让它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后来,如长颈鹿爸爸所言,苏丹的犀角在春天又长出来了。此时的犀角不再是挖掘食物的工具和抵御猎人的武器,苏丹的犀角弯成了一个圈,不像妈妈那般又尖又翘。
自由,永远是苏丹的梦想,就像这残缺的犀角。
3
第三次断角,生命的延续
在苏丹三十六岁那一年,野生的北白犀已经灭绝了。
为了不让这个珍贵物种在地球上消失,苏丹和它的另外三个伙伴被送到了非洲肯尼亚的自然保护区。可是,面对猖獗的盗猎者,为了确保苏丹不再因为犀角被猎杀,最终,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是把苏丹给麻醉了,切掉了它的犀角。
这一次,苏丹已经年老,它的犀角再也不会长出来。
它干不了什么,但它永远有一个美梦——亮出犀角,做自己领地的国王!
2
三种色调,跨越三个地域
在作者戴芸的笔触中,犀角的三次“断角”经历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和孩子们,她用平实的语言,以叙述者的口吻诉说着苏丹的生平,犀角的故事。
绘者巧妙地用三种不同的色调,将苏丹的三段境遇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的转变感知情感的变化,是本书教学的重点内容。
1
橙红的童年记忆
苏丹的一生跨越了三个地域:苏丹(童年)——捷克(青壮年)——肯尼亚(老年)。
第一部分是苏丹的童年,热烈的橙色象征温暖的母爱。

红色的太阳和倒影,一个大大的“砰”,预示着悲剧的到来。
苏丹的妈妈被射杀了。
2
蓝色的圈养生活
第二部分是苏丹生活最久的捷克Dvur Kralove野生动物园,李星明用蓝色调来传递它失去自我和自由的悲伤。
拿到绘本的第一刻,就被封面那抹带着忧伤的蓝色深深触动。大腰封的设计别出心裁,老年苏丹站在夕阳与星空下,看似美好,但翻开腰封,它却没有完整的角,并且正在消失。读了李星明的绘者后记《莫等珍稀,才懂珍惜》,才真正懂得画面背后的良苦用心。

3
黄绿色调的老年
第三部分是苏丹的老年,淡淡的黄绿色调凸显了苏丹躺在草地里晒太阳的慵懒和安逸。
最后一页,是绘者自己想象的:粉色的夕阳,是梦境的颜色,传达苏丹想作为一只真正犀牛的美好夙愿。
这美丽的颜色,是他给苏丹最后的补偿。
3
三读绘本,领会珍惜本质
1
一读,关注内容
好书值得一读再读。可以说,刚才对“犀角”“色调”的解读过程,就是我在自己读、带学生读中的发现和收获。因为我所任教的孩子是二年级的孩子,孩子们理解得不会很透彻。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他们一开始关注的是内容,是“犀角的命运”,借此了解的是苏丹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在初读时关注的问题,我们会为苏丹的忧而忧,会为苏丹的喜而喜,这是好的文字的共情效果。
2
二读,关注画面
等读完了整个故事,我问孩子们:“读完了这本书,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孩子们说到了犀角的珍贵,不能伤害犀牛,也谈到了犀角会像小壁虎尾巴一样再生,但和之前有了变化。
说到看到失去妈妈的画面,感到悲伤和可怕。我追问:“你从哪儿感受到可怕?”
有孩子说:“妈妈被猎杀时红彤彤的,就像血一样,也感觉像怒火。”
我也顺势开始介绍大腰封设计的精妙,三个区域生活的不同表现,让孩子们在画面的变化中感受苏丹生活环境的变化,心情的起伏,领略绘者的独特匠心,感受到绘本的言外之意。

3
三读,深化主题
分享的最后,有一个孩子轻轻问道:“老师,苏丹最后怎样了?”
是呀,作者和绘者都小心避免着这个严肃的话题,但最终苏丹还是躲避不了死亡的命运。对苏丹而言,犀角是王冠,象征着它的身份和骄傲,但同时也是枷锁,限制它的自由,威胁它的生命,何其悲凉。
我给孩子们看了一些苏丹的生平经历,告诉他们苏丹最终在爱它的人们的告别中安详离世,这也宣告着在科技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北白犀即将在这个地球消失。
“事物总是快消逝的时候,人类才懂得珍惜。”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从苏丹的故事中,懂得爱惜生命、爱护自然,“莫等珍稀,才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