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马来西亚之前的心理活动:去大马水一个博士吧,大学随便挑,排名也好看,花费还不太高,一年去个一两次,听课有翻译,磨论文靠“辅助”,反正混个三四年就毕业了。

来马来西亚之后的心理活动:课程听不懂,沟通有障碍,每天不知干嘛。先别提发论文和毕业,就连开题,有的人都等了两三年,周围退学的国人还不在少数······
一言以蔽之,没来的时候感觉前途无量,来了之后才发现人已站在了悬崖边上。
以前我也是一样,一直认为马来西亚留学的“性价比”很高。来了之后才渐渐意识到,这里的留学哪有什么性价比可言。一方面,国内的不少人和单位认为大马博士很水,好像谁都可以拿到offer,谁都可以毕业的样子。另一方面,只要读过的人都知道,大马博士的毕业率究竟有多低。入学那么多人,大家见过有几个按时且顺利毕业的?如果你真能三年毕业,学校还会给你发一张除了学位证以外的奖状,上面写着“恭喜你按时毕业”的字样。
所以,我一直和朋友说,明明是努力读了一个博,到头来你还得给人家解释这不是水博······你觉得这有性价比可言吗?
大家都知道,在国内读博的难度很大,这是从入读资格开始的,“排队现象”屡见不鲜。而相比国内,大马的院校比较好申请,尤其在2022年以前。不少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申请到了Offer,给人一种感觉:大马的大学也太好进了吧?
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们后来也发现,进入大学后,除了上了少量的基础课,其余时间竟不知道干嘛。自己没头绪,导师又不怎么搭理,更摸不到科研的门槛。其实,这种尴尬局面一点也不奇怪。和国内不同,大马的博士是在入学时就被认为具备科研的能力,读博的过程不过就是研究论题的过程。在这期间,导师只是Supervisor(在上面盯着你的人),而不是直接给你知识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的钻研和努力。
可悲催的是,现实中过来读博的人们,很多都没有强大的英语能力,不知道学术英语是什么,也不知道methodology是什么,更摸不到国际期刊发表的门槛。其实,这并不能怪大家,毕竟很多人的本硕不是在英联邦读的,国内和国外的本硕学习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正因为某种程度的差异和不理解,后来很多在读大马博士感到迷茫,甚至不少人匆匆而来,匆匆而退。
所以,客观地说,大马院校的确相对容易进,它慷慨地给了很多想读博的人一张入门券。但这并不意味着拿到这张入门券就有资格从出口顺利走出去。
在自己没有做好功课的时候,一定要找机构先了解具体的情况,入学重要,顺利毕业更重要,如果没有那么扎实的基础水个博士不是不可以,一定要先了解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