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人民保持着古老的生活作息,政府包管了医疗教育,那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祥和与安宁。
而这个小国就是不丹,一个大多数人只闻其名,但却没有具体了解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国家里唯一一个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是因为它离中国很远吗?
不,恰恰相反,不丹距离中国很近,距离中国只有45公里,开车也就是一个小时的功夫罢了。那它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呢?而不丹的人民。又真的如网上所流传的那般幸福吗?
不丹,曾经的华夏领土
不丹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北部与中国接壤,南部则是印度,算是中印两国的缓冲带之一了。
不丹以本国的不丹语和英语作为通用语言。不丹与中国的渊源可谓颇深,早在公元8世纪,也就是中国唐朝时,不丹便被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所统治。
因长期与中国藏族共同生活,所以直到今天的不丹民族文化中,依旧有不少类似于藏族的地方。
后来,在吐蕃帝国崩溃之后,整个高原再次陷入了长久的内乱之中,直到元朝时,忽必烈派兵进驻西藏,将西藏第一次真正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管辖之内。
而不丹也随之出现在了中国的版图之上,在元朝的宣政院地图上,不丹当时的名字叫做:布鲁克巴。
不过,元朝虽然成功进军青藏高原,也设立了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事务,但由于元朝统治阶级内部频繁的斗争,使得边疆地区始终处于半独立状态。
加上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南脉,遥远的距离,再加上崎岖的地形。实在是鞭长莫及的元朝,对于不丹地区也只能保持名义上的统治。
因此在元朝时期,不丹当地依旧属于群雄割据的部落时代。
在公元1322年,不丹的土地上兴起了帕木竹巴家族,当时帕木竹巴家族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绛曲坚赞,绛曲坚赞一面积极向元朝的宣政院靠拢,获得了元朝的官方认可。
一面又励精图治,使自己的家族在地方上的实力越发强横。
经过长达20年的努力,趁着元朝末年宣政院对西藏各地的管辖越发无力的机会,在1353年帕木竹巴家族打败了当时不丹的统治者萨迦。
并以既定事实逼迫元朝,承认了他们对不丹地区的控制。正式建立起了帕木竹巴政权。
1372年,正是明朝洪武五年,帕木竹巴政权派使者前往南京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并请求大明皇帝册封、内附。
不过,当时的大明朝廷朱元璋对远在天边的不丹之地,也实在没有多大兴趣,于是册封了其统治者一个国师的称号后,拒绝了其内附的请求。
直到1406年,靖难起家的明成祖朱棣登基,册封了帕竹政权五世第悉札巴坚赞为阐化王,并接受了不丹地区的内附,不丹至此再一次成为了中国的领土。
之后,一直到1772年,不丹一直都是以中国内附国的身份存在着。
1772年,控制了印度之后的英国人,开始寻找北上中国西藏的道路,不丹毫无意外地被英国人给盯上了。
好在那时的英国还远没有后来那般强大,不丹在受到了英国侵略后,紧急向清朝的驻藏大臣请求支援,击退了英国侵略者。可英国人却并不甘心。
其实,英国人在第一次侵略不丹后,就发现不丹其实完全就是一块鸡肋,要资源就石头,要农业全是山,地理位置也很不重要,打起来很麻烦,而且还回不了本。
可即使如此,英国人在1865年时还是强迫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要求不丹割让了2000平方公里土地。
英国人此举好像就是纯粹地恶心人,外加出口气似的,在与不丹签订了该条约之后。
英国人除了在不丹国内扶持了傀儡政权,要求不丹从中国独立,且独立后的不丹在外交上必须要听从英国后,就没怎么对不丹动心思了。
甚至连军队也不派驻了。在被英国侵略的诸多国家里,不丹应该是难得的漏网之鱼了。
独立之后,走向何方?
对于不丹独立这事,怎么说呢?英国人没太大兴趣,他们不指望从不丹攫取到利益。而清政府也不在乎,因为隔着喜马拉雅山,清政府不仅从不丹那里得不到什么东西。
反而每次不丹内乱后,清政府还都得不远万万里地帮助他们平乱抗敌,挺亏本的。现在不丹独立,少了个包袱,挺好的。至于不丹本国人怎么想的?那就不好说,也没人在乎。
当然,不丹人也不敢发言,毕竟以他们这个体量,能被如狼似虎的大国们遗忘,踏踏实实地过小日子,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不过,清政府不在乎,英国不在乎,那就没有别人惦记吗?答案还真的有:印度。
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后,这位饱受英国殖民政策残害的受害者,一转眼就以大英帝国的继承人自居,要求继承英国人在亚洲之前的一切特权。
比如说对待不丹问题上。
1949年8月,印度逼迫不丹国王吉格梅·旺楚克,签下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在条约中,印度要求不丹在外交方针上,必须要接受印度人的指挥。
当然,印度人倒也不是白收小弟的,印度政府向不丹表示,只要不丹愿意将外交主导权交给印度。
那么印度不仅会负责不丹的国防安全,而且每年还会给予不丹一笔无偿援助。一面是印度人亮起来的大炮,一面是印度人给的金条,不丹国王还有别的选择吗?
当然,印度人也不会这么好心,事实上,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印度在独立之后堪称亚洲扩张狂魔。
而在这些对外扩张中,除了直接上大炮之外,印度走的也是一手大炮,一手钞票的路子。
先控制对方的外交权,而后再以保障对方的国防为理由,废了对方的军事力量,最后进行吞并。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丹的下场估计应该也就是这个套路了,先在印度人的保护下过上两年好日子。
却丧失了外交权利,彻底沦为了印度的附庸国,然后再被印度在某一天通过立法并入印度版图。
可偏偏50年代的不丹,有一位聪明的国王,1952年不丹第三代国王吉格梅·多尔吉·旺楚克即位,这位在英国本土上过大学的不丹国王,明白印度人的笑里藏刀。
于是,他改变了之前躺平式的外交策略,积极四处在国际上发声,重视与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邻国的关系。
当然,考虑到不丹的体量,他在另寻靠山的同时,也一直保持了与印度的友好关系。
具体就是印度提出的外交政策,不丹政府一律接受,但是不丹人一定要以独立的身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被印度人代表发言。
一句话,我可以认同你说的话,但是我也要保证我自己说话的权利。一手借力打力的手段,玩的着实是漂亮。
在他的领导下,不丹很幸运,没有成为印度的附庸国,并在1971年取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公认的独立国家,避免了被印度吞并的命运。
之后,不丹一直在国际事务上力图低调,谁也不得罪,谁也不支持,默默地在自己偏僻、贫穷却又安宁的国土上过小日子。
不丹和中国的外交
按理来说,不丹的外交政策既然是奉行不得罪原则,那为什么不丹不和中国建交呢?首先是因为印度人的原因,别忘了1949年,不丹可是和印度签了条约的,印度拿钱包养不丹。
在外交上,不丹必须要听印度人的话,即使你可以发声,但是也必须符合印度人的外交政策。
为此,不丹与中国的建交与否,其决定因素不是不丹本国对中国的态度,而是印度人是怎么想的?
1985年,以印度这位当之无愧的南亚霸主挑头,将大部分南亚国家拉入了南亚地区合作联盟之中,不丹自然也不能例外。
可以说,南亚地区早就被印度当成了自留地,只要有可能,就不会想让中国干涉,哪怕是建交都不行!当然,印度人不想也是白搭,比如巴基斯坦不就是中国老铁吗?
可见,巴基斯坦能在印度的敌视之下活下来,靠着的是国际强国们默契地支援。
可是不丹呢,一个弹丸之地,既没有发展前景,也没有什么战略地位,根本就没有被利用的价值,自然也就不配被扶持。
况且,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对外奉行的向来都是平等和平的外交政策,国家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和中国做朋友,中国人民总是会欢迎的。
但是欢迎归欢迎,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在两国建交之前也是需要被解决的,那就是领土纠纷问题。没办法,清朝时中国的版图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现在只剩下了96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中间差出来的数百万平方公里都到哪去了呢?当然是被各个邻国给占了呗。虽然中国愿与邻边各国保持和平外交,可是这些领土有些还得要回来呀。
比如说不丹,原本就是中国的领土,独立了之后,中国倒也不希望他能回来,可不丹还占着中国西藏的不少土地呢。
为此,中国外交官向不丹国王表示:愿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时,不丹国王那是扭头就走啊!
开什么玩笑,就这么一丁点大的国家,在和中国商量一下有纠纷的土地商量完后,不丹还能剩下什么?
当然,虽然不愿意和中国谈领土纷争,但不丹倒也不敢惹中国,而是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状态。
一方面,和中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反正中国在国际上一直都是老实人,不被惹急了,是不会动手的,只要我平日里对中国多说几句好话,装个可怜,也就能糊弄过去。
再不济,哪怕就是作为缓冲带,印度也不会允许中国势力向不丹国境靠拢的。
别忘了,印度可是有为不丹提供国防保护义务的,一旦中国强行向不丹索要领土,印度人很有可能再发一次神经。
那中国政府难道不知道不丹的小心思吗?自然也是知道的,可是出于现实考虑,中国政府发现就与不丹保持目前的状态,竟然是最佳选择?
毕竟一个几乎没有国防力量,也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而且又确实能摆清自己位置。
与自己做朋友的小国弱国做邻国,要好过挨着一个有几分家底,还一直野心勃勃想要挑事的大国做邻居好。于是就这么着,中国和不丹、印度,三者之间达成了一个奇妙的默契。
结语不丹的人民过得幸不幸福?这个外人不好评价,但不丹的历史却是幸运的,在上个世纪席卷亚洲的殖民狂潮里,这个偏僻的小国靠着其恶劣的地理位置,侥幸逃过一劫。
而在来到新世纪后,又靠在两大国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灵活的外交手段,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相比于现在,依旧处于社会动荡中的东南亚和大部分南亚国家来说。拥有稳定生活和和平岁月的不丹人民,确实应该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