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乌克兰亚速钢铁厂的前世今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0 09:30:38    

5月17日,乌克兰武装力量发布公告称,马里乌波尔守军已完成其战斗任务。同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针对马里乌波尔的战事,称亚速钢铁厂内的乌克兰守军已于16日开始投降。2022年2月猝然爆发的俄乌冲突以及旷日持久的马里乌波尔围城战,让位于亚速海之滨的亚速钢铁厂成为世界焦点,但其具体情况,大概许多人还是不甚了解的。

5月17日,俄罗斯军人对亚速钢铁厂的乌军士兵进行检查


前苏联留给乌克兰的“钢铁遗产”

“亚速”这个词汇,俄语写作Азов,英语写成Azov。亚速钢铁厂的全名为亚速斯塔尔冶金工厂,大约因为临近亚速海而得名。亚速钢铁厂位于乌克兰第十大城市的马里乌波尔市,处卡利米乌斯河左岸,它虽然不是乌克兰最大的冶金厂,却是最有名的冶金厂,在前苏联时期就以生产坦克装甲用钢闻名。马里乌波尔的钢铁产量占到乌克兰全国的四分之一,也被称为“钢铁城市”,该市地处卡利米乌斯河与卡尔奇克河的河口,东临亚速海,西望第聂伯河,是联通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害。在马里乌波尔西北不远的第聂伯河附近,有着欧洲最大之一的克里沃罗格铁矿区,铁矿储量约260亿吨;在马里乌波尔北部的顿涅茨克州,有着已探明储量为420亿吨、乌克兰面积最大、采煤历史最久的顿巴斯煤田,这座煤田因盛产无烟煤和高质量燃煤在前苏联时期就享誉盛名。正是因为马里乌波尔水陆区位优势明显,铁煤矿产丰富,十分适宜发展冶金业,因此从1897年起,美国人便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开始在此地大办综合性机械制造企业。

亚速钢铁厂始建于前苏联时期的1930年,当时耗费了2.92亿卢布的天文巨资,建成后占地超过11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冶金工厂之一,在苏联的发展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速钢铁厂完工后,前苏联还为其修建了配套的港口,在亚速海上专门开辟出了一条新航道。1935年,前苏联第一台250吨级倾动式熔炼炉正式在该厂投产;1939年5月,钢厂3号高炉创造了日产1614吨生铁的世界纪录;1941年,因卫国战争需要,亚速钢铁厂全面转型为前苏联军队生产特种装甲钢材,在卫国战争中生产出来的大批次钢铁为制造炸弹、迫击炮等重型装备提供了强大助力。不过后来该厂还是被德军占领,并被炸毁了很多重要设备。1943年,马里乌波尔获得解放后,前期搬迁至西伯利亚的亚速钢厂逐渐回迁复产,并源源不断向前线制造急需的装甲钢等特种钢材。

1935年的亚速钢铁厂

二战后,亚速钢铁厂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现代化的钢铁厂之一,每年产钢400万吨、铁水350万吨、轧钢120万吨,总产量几乎相当于欧洲十大钢厂总量的三分之一,从产钢量和悠久的历史来说,亚速钢厂确实算得上欧洲数一数二的大钢厂。这座钢铁厂的主人是乌克兰的首富阿克梅托夫,这是一个屌丝逆袭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典型人物。俄乌战争还没开始的时候,乌克兰的富豪都纷纷表态要与国家共存亡,但是这边枪一响,大伙都跑了,100个富豪里边,跑了95个。这个阿克梅托夫也跑了,但是后来又回去了,说了一大堆面子上的话,估计还是舍不得自己的那些庞大的产业。

乌克兰首富里纳特·阿克梅托夫


钢铁厂变成“钢铁堡垒”

从建设初期到逐渐扩大完善的过程,亚速钢铁厂始终充斥着满满的苏联审美观。它是一个由无数高炉、铁轨和厂房组成的钢筋迷宫,拥有上百座大型车间和厂房,这些工业建筑都非常坚固,是典型苏联建设风格。整个厂区有自己的供电、供水甚至应急氧气供应系统,还内置了通讯系统。在冷战时期为了防御“苏联敌人”的进攻,苏联还在工厂下面建设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城堡,据说这座地下堡垒共6层,最深处有30米,还有长达24公里的隧道。这些设施是前苏联基于冷战环境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当时该厂的4万人多工人能够在外敌围攻下坚守工厂,在等待援军的同近时继续生产。

网上流传的亚速钢铁厂内部结构图

2014年俄乌克里米亚半岛冲突以后,美国等北约国家就开始明里暗里地帮助乌克兰强化马里乌波尔防务,并秘密对亚速钢厂进行重新加固和改建,改造后的亚速钢厂地下隧道配备了食品、发电机、抽水机、制氧机、武器弹药甚至战地医院。这里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亚速海最大港口坐落于此,拿下马里乌波尔,即能使南边的克里米亚和北边的顿巴斯连成一片,俄军就可以沿亚速海沿岸建起了一道前往俄罗斯内陆的“陆地桥”,同时还可以控制乌克兰80%以上的黑海海岸线,切断乌克兰的海上贸易。马里乌波尔又是俄罗斯恨之入骨的“亚速营”的大本营,俄乌战争打响后“亚速营”迅速对亚速钢铁厂的地下城堡进行进一步改造升级,囤积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并将自己的总部设置在了这里。

同样是网传的亚速钢铁厂的地下工事图

也是从那时开始,关于这个冶金厂的传说开始变得非常多,简直是神乎其神。比如说亚速钢铁厂在建设的时候就是按照防核打击的标准建设的,墙壁都使用了近四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部分区域甚至还能抵御小型核打击,地下通道的每个出入口都设有五道门,分别用于防火、防爆、防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防核辐射等;最神奇的说法是在这座冶炼厂的地下有北约的秘密军事基地,还有人造太阳、可以利用温室种植粮食,还可以通过旁边的卡里米乌斯河引入河水供人员饮用和电解水制造氧气等,即使俄军就是彻底把乌守军全部封在地下,基地中储存的粮食和弹药可以供几万人的部队使用20年之久。

乌军放出的守军在亚速钢铁厂地下工事里准备食物的图片

其实,亚速钢铁厂最特殊之处还是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一个半岛上,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地下监狱,一般只进不出,所以确实易守难攻。再加上厂区地上地下建筑物众多复杂,所以非常适合作为军事据点长期固守。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残酷的战斗就是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几个拖拉机厂等大型工厂中,德军在肃清这里的苏军时付出了惨重代价。因为一般的炮兵火力准备和航空兵轰炸无法有效摧毁守军坚固的地面加地下综合支撑点,必须使用重型武器抵近直接射击,坦克在这些地带也不好使用,因此德军在这些厂区巷战中损失惨重。工业区地下管道之中的战斗又是最复杂的,在四通八达的地下管道中,根本没有前后方战线之分,很容易遭受侧翼和迂回袭击,而且狭小作战空间只能由步兵完成作战任务,这些都使得工业区的巷战变得异常艰巨。

无敌堡垒的神话终归破灭

所以,这个钢铁厂确实变成了一个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不过,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强大外援、没有支援通道的孤军固守,百分之百还是会被攻破。所以,在坚守了82天之后,亚速钢铁厂内的守军还是投降了。

除了外援彻底断绝、孤军无望等因素以外,亚速钢铁厂的守军之所以最终投降,估计主要原因还是这里远非传说那样的固若金汤。因为以前苏联时期的科技水平或是独立后的乌克兰的科技水平,绝不可能建成一座像传说中的那样犹如“三体地下城”般的防核避难所;而且,从财力方面讲也是困难的,建成这么一座地下城,耗资将是个天文数字。前苏联就是有心有力,也会选择在首都莫斯科周边找一个非常隐秘的地点而不是在亚速海边上。

事实上,与亚速钢铁厂同期建设的伊里奇冶炼厂就是反面例子,这个厂子就在亚速钢铁厂附近,而且人家才是马里乌波尔第一大厂,因为列宁名字里就带有“伊里奇”,前苏联没道理把亚速塔尔冶金厂建得如此坚固而不把伊里奇冶炼厂也建成如此坚固。作为同时期的建筑,伊里奇冶炼厂的建筑标准应当和亚速钢铁厂差不多,可驻守在伊里奇冶炼厂的乌军没有进行什么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俄军了,并没有转入地下继续作战。从前期俄军拍摄的画面来看,伊里奇冶炼厂的建筑同样是前苏联时期风格,讲到结实确实是挺结实的,但屋顶、墙壁里面并没有十几厘米厚的钢板,墙体更没有三四米厚。从这个角度看,亚速钢铁厂,同开战以来乌克兰方面的许多战争宣传一样,都是被过度渲染和神话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