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衰患者该如何去治疗。


“谈衰色变”——说到心衰,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它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和多发病。
据研究显示,各种类型的心脏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治疗,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一千万的心衰患者,而且会因病反复住院,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衰的治疗方式
心衰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前提基础,而且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增减用药。
非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种方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等。

近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临床上,仍然不能避免一些心衰的加重。据研究数据表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技术(CRT),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正常情况下,心脏是由两心房开始先收缩、后两心室收缩,而且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并将血液泵入全身各处。但如果房室收缩不同步、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将会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心功能自然而然受影响。
而心脏再同步化技术(CRT)应用起搏器技术,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分别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可以让两个心室同时起搏并且同步收缩,房室也能顺序收缩,从而增加心排出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目前,CRT已成为心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CRT治疗只保证了心脏收缩的同步性,并不能彻底消除病因;药物治疗在改善心衰症状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所有接受CRT的患者都要定期随访检查,确保CRT安全有效,且最大程度地发挥疗效。
近年来,随着起搏植入技术的推广,我国将有更多的心衰患者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获益,重拾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