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再提出GDP目标,一句话表述,就是报告中提到的,“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其中保比稳重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听起来,‘保’好像是一个相对消极的说法,但其实不然。
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住了国家的生命线。
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
保基层运转就是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2020年是个特殊年份,生存问题大于增长问题,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尤其如此。解决生存问题,不会带来增长;而一味追求增长,不一定能更好地涵盖生存问题,甚至有害无益。所以,不设置GDP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各方资源聚焦生存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今年依旧设置GDP增长指标,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区县,指标层层分解,最终政府的焦点就是完成KPI,而要完成增长KPI,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傍大户,搞基建房产、推动大企业扩大投资,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真正事关生存的问题,短期内于增长无益,反倒容易被忽略。
在这个意义上,不设增长指标,才是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真正表现。当然,也会有人担心,不设增长指标,就业问题怎么办?
其实,保住了中小企业的生存权利,就业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一味通过增长来提升就业,反倒缘木求鱼了。
基建房产能快速保增长,但吸纳就业的能力很有限,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强关联,已经一年比一年弱了。
十年前,我们还在强调GDP保八就是保就业,当前的环境下,保就业的思路已经改变,保中小企业才是保就业。
说到底,越是大争之世,越不能乱动,每次乱动,都是在消耗宝贵的底牌。因此要稳,要战略定力,要不被外部变幻扰乱心神。
反正别人也不让你出去,你还不如待在家里老老实实练基本功。那既然练基本功,就翻开太祖长拳专心练,外面那堆功法练不练也无所谓,天知道那些门派过几天还在不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