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绝佳,人口2.6亿为何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3 09:30:36    

印尼有着无比丰厚的基础,加上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可是印尼怎么一直不能成为大国呢?

一:地理位置

印尼位于东南亚地区,并且是世界上最多群岛组成的国家,超过17000座岛屿,有“千岛之国”的称呼。在海洋时代,印尼有着明显的先天优势。但是,由于岛屿众多,加上海洋的隔离,各个岛屿联系比较困难。印尼呈带状散布,其中五大主岛,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之间,广泛分散海上,相互距离甚远,仅凭修建跨海大桥,用公路铁路联通各岛不大现实。所以,只能依靠飞机和轮船的方式交流往来,航空虽然便捷,但是需要高昂的费用,为了保障成本,只能运输高价值货物,海运虽然低廉,但时效较慢,且货物的装卸程序复杂,只能是适用于大批量运输。所以,印尼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个集中式经济圈。除了地缘上的支离破碎,印尼陆地的地缘结构也比较糟糕。除了核心主岛爪哇外,其余四岛更是山林密布,尤其是巴布亚岛,其内陆几乎全是高山雨林。印尼有着令人羡慕的65%的森林覆盖率,但平原地区占比较少,多为山地雨林,极为稀少的平原,还零星分布于多达千数的岛屿之上,而唯一以低地平原为主的核心主岛爪哇,面积不过区区13万平方公里——仅凭这点子地盘,显然不足以将拥有准大国体量的印尼带入现代化。而现代建设方式都是产业集中化,提高土地使用率,降低土地成本,所以形不成产业链。

二:印尼气候

印尼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终年处于赤道低压环境,造成了境内大部分区域都是热带雨林气候。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一方面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工业发展,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由于印尼拥有2.62亿人口,已经是超级大国,无论印尼如何改善国民环境,必定有大量的体力劳动面临严酷的工作环境。室外的体力劳动,高温避无可避。而室内的体力劳动,也只有少部分的大工厂有条件提供冷气环境。另外,空调的长时间使用,会使用电成本大幅度增加。印尼的电力资源是极度匮乏的,长时间的雨季也极大的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印尼每年都有长达三个月的雨季,甚至更久。这都会影响货物运输效率,影响室外劳动的开展,甚至影响到工人白领的上下班通勤。这一切影响,最终都会转化为生产成本,体现在工业品的价格方面,对印尼的工业制造形成打压。

散碎的地缘结构,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成为了印尼经济实力的拦路虎,绊脚石,使其空有准大国的资本,但这个是一个制约因素,但这个觉不是一个关键的原因,重要的原因,这只能说明印尼的基础建设落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