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不丹的这部冷门电影,到底感动了谁?

90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4 18:54:15    

有人说支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因为可以给自己多余的爱心找到归属,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等等。然而也有人说支教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因为孩子们看到了未来的时候,未来却离他们远去了。



支教的意义在于平衡教育资源,然而这种平衡并不是系统的。一个地方的教育资源落后,它并不能依靠着支教的部分老师来彻底改变当地的教育面貌的。要改变当地的教育面貌,支教自然是一种选择,而另一种选择就在于系统性对于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积累和培训。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是支教,不过本片并不发生在国内,这是一部外国影片,有人叫要问了,外国也有支教吗?当然,本片就发生在我们邻国不丹,这个在地图上可以找到的国家,但却没有人太去在意的国度。本片就是《教室里的一头牦牛》,一部来自不丹的儿童电影或者说是现实电影。



乌金是一位来自不丹的年轻人,他跟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于未来充满着期待和梦想,然而乌金的梦想并不在不丹,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澳洲。乌金是一个老师,但他真心讨厌自己的职业,老师们在不丹属于教育部直接管辖,乌金因此经常造访教育部想要让自己的职业画上句号。教育部对于乌金的请求很不解,但碍于他的几次造访,最终决定让他去不丹最偏远的地方任教,那里只需要上几个月的课就行,丝毫不影响他完成“梦想”。



乌金来到了这个偏远的鲁纳纳国小,这个人口不过百的村庄的小学有多偏远?光是走路就要好几天,期间还要翻山越岭,交通极不方便的鲁纳纳地区基本上属于与世隔绝但却不是世外桃源。乌金来到了鲁纳纳便后悔了,但碍于这里的民众们的礼遇,他最终决定教完一学期再走。乌金的到来给了鲁纳纳一种新鲜的生气,他自己在这里也学会了当地的民歌,对应于一个喜欢唱歌的人来说,乌金这一次的旅程是值得的,但对于一个仅仅是支教的老师来说,乌金这一次的旅程却是充满遗憾的。



时间悄悄溜走后,留给乌金的时间也不多了,这一次的离别虽然大家都不舍,但对于乌金来说这可能是永别了。他并不会为了鲁纳纳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同样也不会为了鲁纳纳的小孩的未来而丢掉自己的未来。一切充满着离愁别绪,但支教的本质就是这样。



能看到这样的影片,我们总是会有一种亲切感,乌金的背后是什么,是不丹国的现状,年轻人们虽然身处这个“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但他们丝毫不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种所谓的幸福指数不过是给自己的脸上贴金的说法,并不具备实际意义。影片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个话题,每一次的回应都可谓是一种直接的讽刺。



鲁纳纳的村长对于乌金的选择不解,既然是幸福指数最高,但为何年轻人们要去外国找幸福,乌金也不解,既然幸福指数最高,那为何作为年轻人的他却要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等等。这些直接或者间接的讽刺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状,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的故事不需要别人来鉴定。



再说说本片的主题,支教一直都是一个不是很好讨论的话题,那些一心想要支教的人他们有错吗?当然没错,任何人的热忱都不应该被辜负,而这些热忱能确实能给当地带来一些变化,然而之后呢?教育并不是一个短促的事情,他需要的是长期的投入,这种投入并不是支教就能解决的。



乌金所在的不丹,以及不丹最偏远的地区的小学鲁纳纳就是一个例子,来到鲁纳纳的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这种昙花一现的方式并不能让这里的孩子得到系统性的教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稳定的教育且在这种稳定上有一定的延续性。鲁纳纳确实需要外界的老师来教会这些孩子们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更需要一个可以稳定的流畅的且具有延续性的教育系统来彻底的改掉这个地区的教育面貌。



乌金不过是一个支教者,支教者就如同白驹过隙一样,存在于这个教育极度落后的地区的时间非常短暂,然而鲁纳纳缺乏的不仅仅是教师,更是一种教育系统,他们缺乏的是适合自己的教师,乌金确实带着小孩子们看到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但乌金并不属于鲁纳纳,村长可以带着村民们用真情打动任何一个支教者,但却无法改变他们不属于这个地方的根本。



鲁纳纳可以是乌金心中的痛,但也仅仅是痛,这种痛并不能改变鲁纳纳的面貌,想要彻底改变,鲁纳纳必须自己培养一批本村的教师来进行长久的教育投入,这或许才是最优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