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古属漳州府龙溪县)福建省漳州市核心城区之一,国家级生态文明区[1]、全国文明城市,[2]是福建著名的侨乡之一,是闽东南重要的物质集散地,漳州市新兴商贸中心,素以“鱼米花果之乡”著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龙海市步文镇(除梧浦、长洲两村外),郭坑镇成立漳州市龙文区,西邻芗城区,东邻漳州台商投资区,南邻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海市,北邻长泰县,华安县。规划中的漳州军民两用机场位于龙文区内,厦漳城际轨道、厦漳滨江大道将贯穿龙文区。
漳州市龙文区努力打造“行政商务金融中心、现代物流基地、总部经济聚集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五个功能区域,全力构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示范区。区内形成了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商业圈、明发广场商业圈以及万嘉世贸广场等多个商业圈。龙文区作为漳州新兴商贸中心还拥有华美达酒店、融信皇冠假日酒店等4所五星级酒店。
2012年,龙文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全区人均GDP高达67695元,是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县区,2013年实现财政收入27.7041亿元[3]。
今龙文区境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会稽郡,建安初年属会稽郡侯官县;三国时吴永安三年(260年)属扬州建安郡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隶属南安郡,境地属龙溪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龙溪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属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贞元初废丰州并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置武荣州(治在南安),境地属武荣州龙溪县。[5]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其时,境地仍属武荣州龙溪县;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晋江),境地属泉州龙溪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属漳州,境地属漳州郡龙溪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境地仍属龙溪县;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迁于龙溪县凤高山桂林村(今属芗城区),龙溪县成为附廓县,境地属之。[5]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称南州,境地属南州龙溪县。[5]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境地属漳州龙溪县。[5]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境地属漳州路龙溪县。[5]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清仍属漳州府龙溪县。[5]
民国元年(1912年)改漳州府为福建省西路道,龙溪县属之,境地属龙溪县第四区;民国3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14年废道,龙溪县隶属福建省;22年龙溪县属龙汀省;民国23年7月,龙溪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10月,改第六为第五行政督察公署,境地仍属龙溪县第四区,设修滨、复兴、关霞、桥头、靖东、鳌头6个联保。[5]
民国26年,境地仍属第五行政督察公署龙溪县第四区。[5]
1949年9月19日龙溪县城解放;20日龙溪县全境解放。境地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龙溪县人民委员会;10月,龙溪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境地仍属龙溪县。[5]
1950年4月1日,境地属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溪县第六区;10月,改属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龙溪县,仍为第六区。1952年,划六区的玄坛宫归第十区,境地分属龙溪县第六、第十区。1956年,境地属龙溪县东屿区;1957年,东屿区改名为东山区。1958年撤区并乡;同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成立卫星人民公社,境地属龙溪县卫星人民公社。1959年3月,卫星人民公社更名为步文人民公社。[5]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境地属龙海县步文人民公社。1962年,析步文公社部分大队成立郭坑人民公社,境地分属龙海县步文、郭坑公社。[5]
1967年6月,境地属龙溪专区龙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成立步文、郭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隶属龙海县革命委员会。[5]

龙文区全景图
1980年10月,龙海县革命委员会改为龙海县人民政府;12月步文、郭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步文、郭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步文、郭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步文乡人民政府、郭坑镇人民政府。1985年6月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步文、郭坑属漳州市龙海县人民政府。1991年12月,经龙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步文改乡为镇;1992年1月1日,步文镇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1993年5月,龙海县撤县建市,步文、郭坑境地属之。[5]
199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漳州市龙文区;1997年元月1日,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漳州市人民政府管辖。
地理
编辑
龙文区,位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腹地,东经117°、北纬24°,地处福建省漳州平原中部,辖区范围东联漳州台商投资区,西接芗城区,北邻长泰县,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岸,水陆交通便捷,324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鹰厦铁路纵贯全区,陆路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43公里,水路沿九龙江可通航出海。该区属九龙江冲积平原,区内三面临江,水网稠密;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小时
- 云洞岩

龙文区
云洞岩在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18]云洞岩被称为“闽南第一碑林”。[18]
这里山岩突兀,名胜集中,周围仅10里见方,如缩小的山石盆景,具有千山万壑之概。明代翰林学士牛熙称:“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侪。”尚书陆定的“突兀万石攒,逶迤两溪抱。风挟云进凉,泉留月亭皓”,概括云洞岩的全貌。主要旅游点有月峡、仙人迹、瑶台、千人洞、风动石、鹤室、先天洞等30余处。
- 江东桥

江东桥
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位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漳州台商投资区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名虎渡桥。而《漳州府志》卷六则说此处“为郡之寅方,因名虎渡”。2001年06月25日,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
- 瑞竹岩
瑞竹岩位于步文梧浦村的岐山之上。岐山一名马岐山。名山记云:“岐山与鹤鸣山联峙,二峰秀耸龙江之上,延十里余,中为万松岭”。岭上建有万松关,此岩景致之峻秀,正如明吏部尚书陆完与理学家蔡烈同游所题:“万松关外瑞竹岩,峰峰峙峙列层嵌,偶来石上凭南眺,一望江上挂远帆”。 瑞竹岩为五代僧人楚熙所辟,因劈竹引泉,枯竹生笋,瑞竹岩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