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捷克:曾经的世界第七工业大国,其实力让二战前的德国都垂涎三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3 13:00:37    

二战前的捷克,位于中欧地区,处于多个重要文化和经济交汇点的中心位置。

1939年3月,德国展开军事行动,一举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此举可谓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因为当时的德国并没有两线作战的能力?

那么德国为何要冒风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呢?这一切都源于捷克的工业能力,其国内的斯柯达兵工厂曾是奥匈帝国的重要武器生产地。

可以说在当时的欧洲它的生产技术仅次于克虏伯,整个捷克虽然面积狭小,但工业体系却十分完善,甚至可以和当时的意大利叫嚣。

而且捷克还是但是欧洲的最大的军火商,捷克式轻机枪就是其杰作,德国与其花大价钱购买,不如抢过来划算,同时又能对波兰形成包围,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这个时期也是捷克被称为世界第七工业强国的时期,捷克经历了一段相对繁荣的时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捷克却只是一个小小的普通工业国家,所以捷克究竟是如何一举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而又如何从曾经的世界第七工业强国跌落神坛的呢?

文化优势

捷克的首都布拉格是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和诗人莱纳·玛丽亚·里尔克的出生地,摩拉维亚最大的城市布尔诺是孟德尔的故乡。

既是19世纪开创性的基因实验的地点,也是当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的诞生地。

摩拉维亚人对他们的葡萄园和葡萄酒感到自豪,就像波西米亚人对他们的啤酒厂和起源于比尔森镇的比尔森啤酒感到自豪一样。

该镇也因斯柯达工厂的所在地而闻名,斯柯达工厂是一个重工业综合体,起源于哈布斯堡王朝。

而北部的俄斯特拉发则凭借丰富的化石燃料成为主要的煤矿区矿床从西里西亚延伸出来。

捷克还拥有许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全世界这样的遗址不到一千个,而捷克共和国就有 14个。

历史渊源

在捷克共和国,历史总是触手可及,卡尔施泰因(圣瓦茨拉夫王冠的前城堡)等令人惊叹的城堡和庄园点缀其间,中世纪的城镇中心比比皆是。

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家面貌发生了变化,人口也发生了重组。作为波西米亚王国,它在 13 世纪和 14 世纪达到了财富和权力的顶峰。

并通过多种文化、经济、教会和王朝的联系,波西米亚国王直接参与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统治者的事务并向德国殖民者开放,这通过银矿开采和快速城市化带来了繁荣。

布拉格拥有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古老的大学。(查尔斯大学,1348 年)

然而,德国的殖民统治很快就占据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使大多数捷克人处于不利地位,带来了不满的种子,导致20世纪一场丑陋的、无法解决的冲突。

在15世纪初,波希米亚见证了胡斯派革命,这是一场宗教改革前的运动,以英国神学家和改革家约翰·威克利夫的追随者扬·胡斯的名字命名。

当捷克和德国共同主导新教起义,发起对于天主教会波旁统治者的三十年内战(1618-1648年)时。宗教对抗战胜了种族对抗的紧张局势。

在历史学家弗朗齐谢克·帕拉茨基和作曲家如贝德日奇·斯美塔那和安东尼·德沃夏克看来,捷克民族主义找到了理想的代言人。

1989 年 11 月共产主义政权倒台,多元民主得以恢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苏联占领军撤出(1990-1991),国家内部进行了许多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两个联邦共和国在相互对话中就将共同国家划分为两个独立国家达成协议。

工业发展

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捷克共和国的城市化程度虽然并不是特别高。然而,即使是最小的城市中心通常也有一些制造业。

同时首都布拉格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大城市包括俄斯特拉发,领先的煤矿和钢铁中心,以及比尔森 (Plzeň),拥有古老而成熟的工程和酿造工业。

捷克的工业生产的结构正在向小型发达市场经济体的典型结构发展。近年来,食品工业的比重有所增加,工程工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捷克共和国最重要的工业部门。

从消费行业看,最发达的传统产业是纺织服装、制鞋、瓷器、陶瓷和人造珠宝。

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摆脱了前苏联共产主义的控制,开始将其计划经济调整为自由市场。

政府推出了基于价格自由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货币内部可兑换、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税收改革等政策的计划。

经济互助会下严格的经济划分(经济互助委员会)使斯洛伐克凭借其矿产资源和水力发电潜力成为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的主要军备生产国。

另一方面,捷克共和国的经济相对多元化且稳定,这既反映了更适宜的 地理位置,也反映了捷克人在联邦政府中历史上的主导地位。

跌落神坛

然而,尽管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相对的繁荣,但它也面临着来自德国等邻国的地缘政治压力。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的时期开始崛起,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了影响。

1938年,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丧失苏台德地区,这对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此捷克的工业发展走向了下坡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