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包括挖填土方,挖方、填方及回填土方的工程,是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保证建筑物基础稳定、安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的前提下,按设计要求挖出所需的土方量,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在施工过程中,除应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考虑到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如地下管线、构筑物等。因此,应对地基土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和设计,以保证工程质量。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目录
一、基础设计的高度
二、挖土深度
三、地基土的性质
四、土的性质和地下水
五、开挖与回填顺序

一、基础设计的高度
1.基础设计的高度应满足建筑物高度、结构形式及施工要求,并应根据基础荷载的大小、性质,基础埋深和地基土情况来确定。
2.当建筑物为多层建筑时,底层地面以上的高度应根据地基土承载力确定。
4.当建筑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时,条形基础底面积可按柱截面的周长乘以系数1.4~1.5确定,并应考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

二、挖土深度
按基础设计等级及开挖深度,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应考虑基坑侧壁安全。基坑侧壁安全的深度,应根据基础设计等级、土层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基坑边坡稳定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应采取降水措施。

三、地基土的性质
地基土是指建筑物地基中的土体,它由土颗粒、水和空气组成,这些物质的性质对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土的颗粒组成不同,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在软弱粘性土中,由于含大量的砂粒,其物理力学性质比在一般情况下要差得多。
2.水的作用: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且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使土质变得疏松、易液化。水对软土地基有明显的软化作用,使地基承载力降低。

四、土的性质和地下水
1、土的性质包括土的组成、颗粒组成、含水量、天然密度和压缩系数等,这些指标决定了土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并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基础稳定,应对土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
2、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地下水位以下的天然地基上,因土层中有水,会产生渗漏水,引起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
②地下水位以上的天然地基上,由于在开挖基坑或沟槽时,可能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从基坑底面渗出,致使土中含水量增高,引起土体强度降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基坑或沟槽内地表水渗入基坑或沟槽内,避免土体中含水量过高。
3、为满足施工场地地下水对基础稳定的影响要求,应采取排水措施。

五、开挖与回填顺序
在基础开挖与回填土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对已施工完毕的地面结构产生扰动,应遵循先下后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先挖好排水沟,以免施工中的积水将基槽淹没。
当基础处于软土层中时,应尽量避免在此地段进行回填。
当必须在此地段进行回填时,应在垫层或基础范围内挖好排水沟,并分层回填夯实。
